Google Search

Google
 

KL Weather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ird's Nest Dissertation ~~ 燕子/燕窩专题.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ird's Nest Dissertation ~~ 燕子/燕窩专题. Show all posts

Tuesday, July 31, 2007

Bird's Nest ~~ 草燕的燕窝

Recently my brother show me the bird's nest that he took at some where. ~~ 近来弟弟给我看一些草燕的燕窝。

Most of it make by dry glass and litter bit bird's slaver. ~~ 草燕的燕窝成分大多数都干草。

The white color is bird's slaver ~~ 白白的是草燕口水(燕窝)。

Saturday, June 30, 2007

養燕帶動經濟 不肖業者損形象

燕子並不是被飼養的鳥類,燕屋只是提供燕子一個棲息的地方,朱利安戲謔指燕子或許只是把燕屋當成酒店而已。擁有數年養燕經驗的朱利安(化名)認為,任何行業都有正負面的評語,但養燕縱使不是一個“偉大”的行業,但已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貢獻。

他指出,在養燕業興盛之前,業者一直採低姿態經營,重要的轉折點是在1996及1997年間,“當年印尼的煙霾問題導致燕子開始向馬來西亞遷移,幾乎同一個時候印尼局勢不穩,當地一些暴民摧毀許多燕屋,促使燕群重新尋找居所,造就了大馬養燕業崛起。”

朱利安相信,印尼燕子飛來大馬后,發現這裡的空氣和環境適合生長和繁殖,就開始呼朋喚友爭相轉告同類,共同建立它們的“第二家園”。

與此同時,一些懂得養燕的印尼人來到大馬后,開始與本地人合作投資燕屋,如此一來,養燕賺取盈利的訊息開始傳揚,越來越多人被吸引而加入這個行業。

引燕入屋是業者必然要完成的指定動作,因此當時有燕群居住的地方,如霹靂州的實兆遠、柔佛州的峇株巴轄、昔加末、檳城的大山腳、吉打的雙溪大年等地方,開始有人購屋改建成燕屋。

“當時,一些空屋或遭廢置的建築屋受到業者青睞,需求越來越多,帶動了該區的屋價上揚。一間原本13萬令吉的屋子,一路攀升至逾20萬令吉都不稀奇,這無形中帶動了該區的經濟發展。”朱利安指養燕業成了驅動地區性經濟列車的關鍵之一。

經濟發展如何受到帶動呢?朱利安表示,養燕業帶動的影響如下:由于裝修需要使用水泥、紅磚等,建築行業因此動了起來,當相關行業人士有了收入,這筆資金又投入消費市場,如到夜市場或購物中心購物,間接刺激市場成長。人民的收入增加,亦帶動國庫擁有更多稅收。

但是,事情總有兩面,養燕業一如其他行業,樹大有枯枝,良莠不齊的經營素質,多少影響了整個行業。如一些不負責任的業者,播放引燕的聲音時未適當處理,以及非法擴建建築物,令民眾和執法當局相當不滿,間接造成整個行業的形象受損。

“對 于新晉的養燕人士而言,播放引燕的聲音是重要關鍵,如果遭到有關當局規定禁止,將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噪音是由于業者24小時不停播放所導致。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點不難,只需安裝定時裝置,讓聲音只在日間播放即可。有些人裝置了這個設備,卻忽略了后備電(以免唱機受到停電或其他因素影響),造成引 燕的聲音在夜間或不適當的時間播出,干擾了民眾作息,引發民怨。”朱利安分析噪音產生的原因。

他相信這些業者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不曉得停電時也能使用定時裝置來播放引燕的聲音,同時控制播放的時間,這點就需要公會或有關當局給予指導,“如果其他行業能有一個專負責和指導的部門,為何養燕業不能有一個呢?”

至于非法擴建的問題,朱利安贊成有關當局取締未獲得批准而改建的燕屋。這是因為一些業者罔顧他人的生命安全,將一二層的樓房非法擴建至三四層樓,一旦發生意外,將不容寬恕。

至于民眾對衛生問題的憂慮,他認為擁有近百年養燕歷史的印尼都未出過問題,大馬民眾的顧慮就有待商榷。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民眾受到噪音與非法擴建干擾后,連帶擔心燕糞的問題。事實上,政府的相關單位已多次檢驗,並證明燕糞不帶病毒,而且它還是有機肥料。但由我們來說無法讓民眾信服,衛生局應該著手教育大眾。”

依此看來,養燕業還未跨出灰色地帶,業者費盡心思和大量金錢經營之餘,還需要來自政府單位的協助和民眾的認知,才有辦法走得更順暢。

層層防衛燕屋與偷燕窩賊大鬥法

養燕能夠讓業者獲得不俗回酬,但亦引起偷燕窩賊垂涎三尺!

業者投入資本設立燕屋時,還需考慮保安問題。若不聘請保安人員駐守,讓燕窩賊潛入就會造成不小損失,業者唯有在裝修燕屋時下功夫,務求使燕窩賊束手無策。

朱利安就在燕屋下了極大的功夫,除了一間屋子至少有六七個門,加上廿多個鎖頭之外,牆壁還加厚八九吋,中間還加入鐵架,然后還設置震動警報系統。一旦盜賊不小心啟動有關系統,警鐘狂響外,朱利安可以同時收到簡訊通知,還可馬上報警,要求當地警方派員逮捕盜賊。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要以為如此層層防衛,就能打消燕窩賊的念頭。他們會嘗試從燕子進出的窗口進入燕屋,縱然一般燕屋的窗口都有三五層樓高,但這些動了貪念的賊可不管什么危險,總是想方設法進入。

“這些賊膽大包天,我的燕屋就曾在大白天被這些賊企圖從窗口進入。他們用的方法是租一輛吊車,藉此讓人誤以為是修理電線的技工,企圖爬進燕屋。”當時朱利安恰巧經過,發現后報警將燕窩賊逮個正著。

實際上,朱利安已在窗口裝了高壓電,在燕子出去覓食和回巢之后才啟動,人體一旦觸及可能導致休克。他因此還特別置放“內有高壓電”的警告牌子,但這些賊為了錢財,竟然視若無睹。

除此之外,他還在窗口附近放了倒鉤,這些賊一著地就會踩個正著,倒鉤刺進肉的滋味可是不好受的。

燕窩賊另外一個進入燕屋的方法,就是透過屋頂進入,因此朱利安亦將屋頂重新裝修改裝,增加盜賊進入燕屋的難度。

層層關卡防盜,讓人大開眼界,朱利安認為如果盜賊還有本事偷到燕窩,那真的是無法可施了。他說:“那就讓他拿吧!我已經沒有更好的辨法了。”

進入春期階段築巢安置愛的結晶

燕屋落成后,就是等待燕子進來居住,它們會先飛入燕屋觀察環境,順帶在燕屋四處“旅遊”,才決定是否留下定居。

找到落腳處后,以爪抓住特制樑木棲息的燕子,不會立即築窩,只有等到春期來臨前,才會雙雙對對以大約45天的時間建立愛巢,准備安置“愛的結晶”──燕蛋。

一般上,燕子每一次誕下兩粒蛋,當小燕子15天后破卵而出,未長有任何羽毛的幼鳥全身通紅。約經過廿多天后,體型逐漸增大,羽毛亦開始長齊,約一個月后,小燕子就能自由飛行了。

長大的燕子就會離開巢穴出外覓食,和尋找自己的天空,鳥巢就空置了。原來的母燕再度進入春期時,就會在原本的巢上再建鳥巢。

燕屋有如酒店加強設備吸引財神

燕子利用嘴中唾腺分泌的膠狀蛋白質,與空氣接觸凝結成絲后,再一點一滴的築成巢,充作繁殖下一代之用。養燕可以被理解為飼養燕子,實際上養燕業者不可能“養”燕,只是提供燕子一個棲息的地方,朱利安戲謔說:“或許燕子只是把燕屋當成酒店罷了。”

在燕屋不多的時候,燕子對于“酒店”的選擇少,只要符合基本要求,通常都能吸引到燕群。

隨著燕屋如雨后春荀般林立,可能一條街就有十多間燕屋,它們可以從容進出燕屋視察,才選擇想要落腳的地方。因此,養燕業者就需要加強“酒店”的設備,以吸引這些“財神爺”。

大馬的燕屋一般上都在一層至三層之間,三層以上或許已屬少見。但據朱利安指出,泰國一些養燕業者簡直視燕子為“超級VIP”,目前有人計劃興建七層或更高的“養燕樓”。

這些動輒數百萬令吉的燕屋,可說是燕兒們的“五星級”酒店。朱利安分析說,或許是泰國業者愛面子,希望藉此炫耀一下,只是,要每一層樓都住滿燕子,實非易事。

(Source: China Press)

Thursday, May 24, 2007

養燕備受爭議 溝通良好解民怨

燕聲載道

燕子築窩卻不睡窩。窩是供未長成的小燕子居住,燕子是以它的腳抓住木板空隙縣空而睡。馬來西亞托印尼煙霾之“福”,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量的燕子從印尼飛到這裡,並且開始入住民居,尤其是那些陰暗無人住的屋子。

經營這個行業的人原本寥寥可數,但一些人看準這是可獲得巨利的良機,開始建立燕屋吸引燕子入住,再將燕窩轉售給燕窩收購商。

養燕是一個充滿無限潛能的金礦,因為數百年來,燕窩在中國人,甚至亞洲人之間獲得極佳的口碑,其需求量有一定保證,促使養燕或採燕行業越來越受到注目。

業者公眾鴻溝深

我國進入21世紀以前,全馬各地招引燕子居住的燕屋不到1000間;進入新世紀的短短5年間,燕屋的數量已超出一萬多間,逾越10倍的增長率,著實讓人咋舌。

如 此數據清楚顯示,燕窩受到廣大擁護,但愛吃燕窩並不代表就能容忍養燕帶來的問題。從早到晚播出燕子的聲音、擔心燕子糞藏有細菌,以及非法改建屋子的問題, 讓公眾人士忍不住發出怒吼。養燕業者保持低調的處理手法,加上政府的養燕指南和相關法律遲遲未出現,導致業者與公眾爭議的鴻溝日益加深。

誤會源自不了解,由于不少養燕業者極少與公眾溝通,造成大眾無法獲得詳細資訊;一旦發生問題,矛頭難免就會對準業者,但養燕者真的需要以低調,且近乎神秘的姿態出現嗎?

馬來西亞燕窩商公會副秘書馬瑞來指出,養燕者低調從事這個行業,多數是由于沒有獲得准證,擔心高調會受到有關當局注意。一些業者在探視燕屋時,甚至先將車子停在遠處,然后才步行到燕屋。

“其實,我們這個行業非偷非搶,無需什么顧忌,只要依照手續向有關當局申請,了解需要注意的事項就足夠了。而且,馬來西亞燕窩商公會歡迎業者加入,我們可以提供足夠資訊。”他呼吁有這方面憂慮的業者,可以成為該公會的會員。

須有獸醫局允准

才採下的燕窩。他指出,我國的養燕行業需要通過獸醫局的允准,在參與該局設定的課程,瞭解養燕指南和須知后,就可以獲得一紙證書。然后再憑此,到房屋與地方政府部申請準證,經過其他相關單位,如消防部門和衛生部的鑑定后,就可以獲得執照。

選擇養燕的地點之后,就是開始裝修燕屋,若只在原本的屋子內增加供燕子棲息的設計,如在天花板嵌上適合燕子棲息的橫木,或是添上一些器材,如供吸引燕子用的音響器材,基本上無需向有關方面申請。

但是,若要在屋頂另建閣樓讓燕子進出,一旦未向有關當局報備申請,就是屬于非法擴建,執法單位有權力發出傳票,同時可拆除燕屋內的設備。

由于燕屋是密封式設計,需要有個地方供燕子進出,和播放燕子的聲音引燕,閣樓的窗口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此舉卻觸犯條例和製造噪音,引起民怨。

到底養燕是否一定要建閣樓,或者窗口對著民房播放燕子的聲音呢?馬瑞來認為未必要使用這樣的方法,他建議此類型設計業者可以將屋子的某一處改裝成天井,除了可以讓燕群出入,還可向天空播放燕聲。這樣一來,將減低聲量對居民造成的干擾,燕子一樣會被引入燕屋。

至于衛生問題,他指燕子不會隨處排泄,一般上是在燕屋內的鳥巢外解決,燕屋內滿是燕糞,並不會對屋子以外的環境構成威脅。而且,獸醫局規定業者至少每兩個星期清理燕屋一次,否則突擊檢查時發現不依規則,就會面對懲罰。

公眾最擔心的是燕糞帶有病毒,危害附近居民的健康,這又作何解釋呢?馬瑞來表示,該公會曾向雪州獸醫局提供燕糞化驗,最終證明並不帶有任何病毒,還特別頒發證書作為憑證,因此他促請居民無需憂慮。

養燕這個行業還存有不少灰色地帶,若業者願意花心思了解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公眾在進行投訴之前先向業者反映,以及瞭解更多這方面的資訊,或有助于減低雙方發生爭端的機率。

偏遠地區養燕帶給業者諸多困擾

馬瑞來指出,養燕者低調行事,是擔心高調養燕會受到有關當局注意;一些業者在探視燕屋時,甚至先將車子停在遠處,然后才步行到燕屋。若在人口稠密地區進行養燕計劃,就會產生民生問題。那么將業者集中在某一個偏遠地區,問題是否就迎刃而解呢?

一些地方政府近期提出養燕集中區的概念,這能夠解決民怨,又能讓業者安心養燕的方法看似可行,實際上卻未獲得業者認同,這是由于燕子未必會喜愛棲息在人煙稀少之地。

以吉蘭丹為例,哥打峇魯市議會于今年 5月中旬曾提出養燕集中區的建議,計劃讓養燕業者在設下的期限內,將燕屋遷至指定的養燕區,避免引起衛生問題。

這項計劃未獲得業者的認同,理由是將引起許多不便,如果有關方面執意進行這項行動,業者希望原本養燕的地方可以獲得保留,新的燕屋才建在集中區。

此外,在偏遠地區養燕除了要面對經濟上沉重的負擔之外,還要為保安問題提心吊膽。

馬瑞來透露,地方政府當局曾建議在農業地養燕,此舉並非不可行,但要在空地上建燕屋,需要付出的代價不小,估計需要一筆至少二十餘萬令吉的資金。

“不只如此,由于地方偏僻,不似人口密集的地區有人潮往來,偷燕賊一般上不敢太過明目張膽作案。失去了這一層保護罩,竊賊在農業地就更可以肆無忌憚闖入燕屋。”他分析為何業者多選在市區養燕的原因。

還有一個隱藏的問題是:一旦有關農業地或偏遠地區發展起來,養燕業者是否又要再集體搬遷呢?

官方與業者想要取得一個平衡點,確實不易,雙方或許需要進行無數次的交流與溝通,才有可能取得折衷的方案。

租屋怕被收屋合作投資難免猜忌

一般燕屋從外觀並不容易看出來,只有在早上或傍晚時分,燕子成群進出時,才會被人發覺。圖中居中的三層樓店屋是馬瑞來的其中一間燕屋。計劃合作投資養燕的人士,必須慎重考量租屋或是買屋這個問題,為什么呢?

馬瑞來表示,租屋建燕屋的業者都希望吸引許多燕子居住,如此一來,才能從中獲取豐厚回酬。但是,一旦有關屋子成了燕子的“熱點”,一些精明的屋主極可能考慮回收有關屋子,自己投資養燕。

所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如此龐大的利益回報,豈有人肯拱手讓人?因此,一般上養燕業者只要經濟能力許可,都是購下整層或整棟樓,避免得不償失。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養燕業者面對的難題是合作投資。兩個人或更多人一起投資燕屋,一旦涉及利益,難免會互相猜忌,出現許多無法預見的狀況。

“兩個人合資養燕,難免擔心另一人會趁對方不注意時到燕屋偷採燕窩,雙方會備有各自的鎖頭,因此一旦要到燕屋,就必須一起出發,才有辦法開鎖進入燕屋。”馬瑞來指出這種互不信任的人性。

這完全是由于燕窩的價值不菲,你可知道,一般上 1公斤的燕窩,批發價就有五六千令吉價碼,品質較好的燕窩,賣到一兩萬的價錢並不稀奇。縱然是可供四五人服用的燕窩,價錢也是以50令吉起跳。如此奇貨可居的“商品”,怎不讓業者小心謹慎呢?

養燕已成潮流前景雖佳仍有風險

如果形容養燕已成為潮流,並不為過。不管是全職或兼職,投身這個行業的人士不斷增加,但這個外表看似“穩賺”的行業,其實隱藏著一定程度的風險。

馬瑞來毫不諱言,養燕確是一項可以獲得不錯盈利的行業,亦是長線投資,若以投機心態參與,可能會面會一些問題。

從尋找適合的燕屋到裝修,以及購買所需的器材,無一不和金錢扯上關係,同時還需要付出引燕和等待採燕窩的時間,所以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回報。

已有 6年養燕業經驗的馬瑞來給投資者的心理準備是:至少需要 5年的時間,才有可能獲得可觀的回酬。“而且,在這 5年中,付出的不只是精神和勞力,金錢支出是另外一個挑戰。若是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可能出現週轉不靈。”

此外,除了自己設立燕屋養燕之外,一些有養燕經驗的人士亦提供這方面的諮詢,讓養燕“初哥”透過他們的指導,加入這個行業。

儘管馬瑞來並沒有持反對意見,但他還是覺得付出一筆費用給諮詢者,還是有一定的潛在風險,因為養燕顧問可能在出現突發狀況時,無法給予適當協助。“因此,聘請養燕諮詢專家協助創建燕屋值得與否,胥視個別情況而定。”

(Source: China Press)




Thursday, May 10, 2007

燕窩功效顯著 養燕業急速增長

燕聲載道 (China Press)

大馬養燕行業充滿發展空間,僅是西馬,就從1999年的百多間燕屋增長至萬多間,最多養燕人的霹靂州亦從原本30間增至如今一千多間,“繁殖”能力絕對不能小覷。


人類的好奇心能發現許多新事物,相傳燕窩的發現就是這樣開始……

很久很久以前,印尼中爪哇有一個人叫沙多羅諾,這個人閑來沒事就喜歡做一些異想天開的事,許多東西都可以引起他一探究竟的決心。

有一次,無意中讓他發現燕子喜歡飛到海邊高山的岩洞中,好奇心驅使下,顧不得攀爬岩洞的危險,就一股腦兒往燕子停留的地點爬去。

結果,他看到岩壁四處滿是燕窩,遂伸手採下一個,觸感潤滑,由于外表看去相當可愛,他就帶一些燕窩回家作紀念;之后,不知怎的,沙多羅諾竟然有試吃的念頭,于是就動手煮了幾個來嚐嚐,發現味道還不錯。

燕窩竟然可以食用的消息一經傳開,當地人紛紛仿效,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食用過的人感覺身體氣舒和精力旺盛,才恍然大悟原來燕窩是寶!

無論這個燕窩起源的故事,真實性有多少,但燕窩能促進身體健康確是事實,余仁生董事經理駱榮富表示,燕窩含有有益人體的21種氨基酸,對健康有所助益。

不只如此,早有學者研究發現,燕窩含有的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ic Growth Factor,簡稱EGF),能夠刺激多種細胞分裂增殖和促進細胞分化,以及快速修复受損的皮膚;更由于能夠啟動衰老皮膚細胞,使皮膚變得光滑有彈性,讓天下間愛護自己容顏的女性視之為養顏聖品。

由于燕窩的種種神奇之處,造成燕窩的需求量日益提高,一項非正式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消耗380噸(1噸等于1000公斤)的燕窩,其中香港就佔100噸,近四份之一消費市場佔有率令人咋舌,同時亦顯示燕窩令香港人“無法自拔”。

燕窩消耗量最多的地區是香港,出產最多燕窩的國家則是印尼,超過80%的全球燕窩供應來自印尼,而且品質上有一定的口碑,緊隨印尼之后的燕窩產國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

按採摘地點,燕窩可分為洞燕與屋燕,洞燕由于產量日益下降和環保呼聲高漲,產量開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洞燕的原產地除了印尼外,泰國西南部的沿海地帶及附近的島嶼亦是金絲燕聚居之地;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東馬的砂拉越和沙巴兩州亦是另一個主要產地,燕窩洞遍布境內的國家公園、林木保護區以及沿海的島嶼如尼亞(Niah)和巴南(Baram)等地方。

至于屋燕,在印尼與馬來西亞都相當盛行,印尼的燕屋多分佈在沿海地區,如巴當、巴萊和爪哇一帶;大馬的屋燕地區則在霹靂、吉蘭丹、馬六甲一帶,但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養燕熱潮,且已不只是局限在某一州屬,但由于管理機制未臻完善而引起的民生問題則有待解決。

不管採燕過程引起的爭議如何,燕窩的市場依舊熾熱,僅是在市場售賣的燕窩分類就有數種,分別有依照採摘或運輸后破損程度的燕盞、燕條和燕碎,特別加工而成的燕餅,金絲燕築巢時黏合在石壁或木板部份的燕角,以及支撐燕蛋和小燕的纖細網狀物的燕網,各有各的吃法與口感,供熱愛燕窩的人士選擇。

依據燕窩的增長情況來看,大馬的養燕行業充滿發展的空間,理科大學(USM)曾做過一項統計,1999年養燕業開始急速增長時,僅是西馬就從158間燕屋增至719間;至今,有業者估計燕屋已超過萬間,最多養燕人的霹靂州亦從原本的30間增至如今的一千多間,“繁殖”能力絕對不能小覷。

與此同時,來自民間對養燕制造的噪音、燕子糞便引發的衛生問題和非法擴建的怨言有增無減,造成政府與民眾的關注和討論,如何讓業者與民眾取得共識,將是燕窩行業未來的重大挑戰。

吃燕窩引爭議設採集期保護生態

吃燕窩,會讓燕子尤其是金絲燕瀕臨絕種嗎?

曾經有中國著名的網站進行調查,結果過半數參與的網友因為希望保護瀕危的金絲燕,以及為了環保而主動提醒人們不要吃燕窩,這和燕窩的輝煌銷售市場成正比,反映了消費人的矛盾。

無可否認,在各燕窩生產國如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仍未意識到隨意採集山洞內的燕窩,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時,一些山洞,如泰國一些島上的燕子已不知去向,留下滿是採燕人到過的痕跡。

但目前各國已開始覺悟生態失衡帶來的問題,以及發現燕窩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設下了一些採洞燕的規定,保護住在山洞內金絲燕的生長,就如東馬的砂拉越的採集時間訂在每年的 5月和11月,沙巴則是在 4月、8月和12月。

實際上,在1994年時,有人曾建議將燕子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內,規定為世界受保護野生動物,但最終由于無法證實燕子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以及產燕國的反對,最終不被列入有關公約內。

如今,產燕國的屋燕已在蓬勃發展,各種保護燕子的措施趨向完善,間接減少了傷害燕子的可能性。

駱榮富表示,採燕窩會危害生態環境是西方人的誤解,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燕子的生長形態所致,燕子築窩並不是用來居住,而是繁殖下一代,如果幼鳥飛離窩后任由空置,燕窩極可能在一段時期后跌落,燕子也會繼續築新巢。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統計,能提供人類較佳燕窩品質的金絲燕的群居量可高達100萬只,而且繁殖能力極強,一年至少有 3次生殖期,每次可下 2粒蛋。

燕窩種類繁多唾液多寡左右價格

燕子利用嘴中唾腺分泌的膠狀蛋白質,在與空氣相遇凝結成絲后,再一點一滴的築成巢,充作繁殖下一代之用。

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燕子的窩都可以食用,只有來自五六種雨燕科的燕子窩才可以制成補品。

能夠採集的燕窩分為兩大種類,分別是洞燕和屋燕,其中又以洞燕的價值偏高。

洞燕多在岩洞內高處築巢,吸取了天然礦物質,一旦所吃的東西或吸取的礦物質帶有顏色,就有可能吐出不同顏色的燕窩唾液;因此,燕子吸取了帶有紅色的礦物,吐出的唾液就會制成紅色的窩,而這就成了市場上燕窩極品之一──血燕。

血燕並非是指燕指吐出的血液,一旦燕子吐血肯定就會死亡,不可能繼續做窩。實際上,血燕和其他洞燕窩的營養價值無太大的差異,只是因為顏色而在市場被炒高了身價而已。

燕窩的價值標準與其唾液(俗話即是口水)有直接的關係,就如金絲燕的窩一般上含有90%至95%的唾液,剩餘的才是身上的羽毛,因此具有不俗的身價。

至于毛燕則相反,燕窩中約只有10%至20%是由唾液制成,其他的部份則以羽毛居多。

此外,大多數以泥土製窩的泥燕,以及用草製窩且生長在五腳基一帶的草燕,原本沒有太高的價值,但在燕窩市場需求大增之際,此類燕窩亦一躍而起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的選擇之一。

燕窩傳入中國唐朝或更早難定奪

經研究顯示,燕窩含有21種氨基酸,有助人體健康。民間有一個關于鄭和與燕窩的傳說,可信度有多少,則有待各位有識之士自己辨別。

話說,在鄭和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七次下西洋期間,有一次船隊遇上了大風,被逼停在一處馬來群島上,連困數日后糧食已出現短缺,鄭和在望洋興嘆之際,赫然發現硝壁上的燕窩,鄭和不作他想即刻下令屬下設法攀上硝壁采下,並且以清水炖煮充饑。

連續數日后,以燕窩裹腹的船員個個臉色紅潤和中氣十足,鄭和才發覺這個鳥窩非比尋常;這么一個神奇的食物豈能不進貢給皇帝,因此鄭和就帶了一些回去孝敬明成祖,自此之后,燕窩成了朝拜皇帝重要的貢品。

其實,在明神宗萬歷17年(公元1589年)就已有燕窩關稅的記錄,列出上等燕窩100斤稅銀為 1、中等貨 7錢、下等貨 2錢,證明當時的燕窩貿易系統已經趨向完善。

如果繼續往前追溯,在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時已有燕窩的蹤跡,當時一位年屆106歲名叫賈銘的人曾在獻給皇帝的《飲食須知》一書中提及“燕窩”,他指燕窩“味甘平,黃黑霉爛者有毒,勿食”,這顯示燕窩在更早時在中國已有人食用。

若是從文字記載上再翻查下去,唐朝詩人杜甫的詩中已有記錄,有關的詩雲:“海燕無家苦/爭啣白小魚。邦供人采石,未卜爾安居……大官求這物,早獻上林書。”詩中指的大官即是掌官御食的官員,如果杜甫的詩記錄無誤,那燕窩可能早在唐朝或更早前就已“登陸”中國了。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02.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03

Bukit Koman, Raub residents fear for safety - Cyan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