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佬海峽在下午時分,出現成群結隊的魚群躍出水面的現象。 |
他在今早的記者會上指出,報章于本月初刊登地不佬海峽魚群常在下午4至5時之間,出現“魚躍龍門”現象,即魚類成群結隊躍出水面,有者達一兩尺高,並稱這可能是寄生蟲或污染所致,當局迅即展開一連4天的研究工作,以確定原因。
海魚分3種
“我們共採取27個野生及養殖魚類樣本,即共300多條的魚隻,結果只發現19隻寄生蟲,所以這顯示它們並沒受寄生蟲干擾。
“更何況若寄生蟲攻擊魚群,首當其衝的是養殖魚,因為寄生蟲比交喜歡行動受限的生物,但研究證明它們的情況也非常良好。”
至于水質,古蘭說,研究顯示該海域的水質情況,如氧氣、酸鹼值及水溫等,都沒出現很大的變化,所以水質問題也可被排除在外。
其實,他透露,所謂的“魚躍龍門”現象,不過是浮游魚群的正常作息,並無不妥。
“海裡的魚群主要被分成3種,即海水上層(浮游)、海水中層及深海魚群,而浮游魚群通常都是成群結隊且活躍移動的,它們也是海水中層魚群的獵物,所以當它們被中層魚群攻擊時,就會受到驚嚇,進而做出躍出水面的動作。
“另外,水中的氣溫變化也有可能讓它們受驚嚇,進而做出這個反應。”
(Source: China Pr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