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殷商愛親力親為
曾有人說過,福建人從小到大,耳聞目睹的情景就是祖輩父輩都是外出經商。
在耳熟能詳的情況下,十三、四歲就走上經商之路,仿佛是理所當然的事。
福建人貴為我國第一大籍貫,雖說在政經文教皆建樹良多,但始終還是擁有敏銳商業頭腦,善于經商的能耐,最為人所津津樂道。
鄭福成:福建人扶持同鄉之餘,並未敵視其他籍貫的華族。 |
福建,是中國土地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僅佔總面積的1.3%,加上是個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但由于福建一帶地瘠民稠,丘陵山地眾多,尤其是沿海平原地區出現人滿為患,擁有土地和農耕已不足以養家餬口。
所以“出海從商”似乎成為福建人的最佳職業選擇,從此走上經商之路。
李深靜巡芭地
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總會長丹斯里鄭福成向《中國報》表示,大馬福建人的經商之旅,始于英國殖民時代。
“當初英國統治馬來半島,大肆開發道路。許多福建人機緣巧合下成為二手承包商,向外國人學習,慢慢吸取經驗,從此奠定根基。”
提及福建人的經商特點時,他不假思索一針見血指出:“親力親為!”
“像IOI集團(IOICORP,1961,主板種植)執行主席丹斯里李深靜,便是凡事親力親為的最佳典範之一,讓我欽佩不已。”
他透露,自己曾在沙巴見過李深靜數次,后者每次抵達沙巴亞庇后,往往不作稍刻停留,便直接轉往山打根或斗糊芭地巡視業務,每次都逗留長逾一週。
“許多福建殷商的業務早已上軌道,但仍難改凡事親力親為,務求盡善盡美的習慣。”
像經營建築公司的鄭福成,迄今都會偶爾突擊檢查職員的工作狀況,包括審視早上五時便已出差的羅厘。
此外,鄭福成表示,重感情及好客的福建人,常以聚餐會增強彼此聯繫,繼而顯現長袖善舞的特色。
“福建人至今仍保留同心協力,難得一見的美德,積極扶持同鄉之余,卻未再敵視其他籍貫族群。”
雖然如此,他說,福建人行事卻極為低調,即使創出一番成就或腰纏萬貫,但甚少招搖過市,卻選擇繼續在人后默默耕耘。
在《大馬商業》榜中的富豪,儘管大部份廣為人知的富豪皆是福建人,卻往往遠離媒體的鎂光燈之下,寧願保持低調,韜光養晦。
早期福建人從中國遷移至我國時,大多數逗留在馬六甲。 |
鄭福成指出,福建人會比較注重教育,一直以來都支持教育發展,甚至每個月都會捐款給獨中。
“再者,最近棕油及橡膠價格報漲,讓福建人得以延續維護教育發展的使命,而且許多福建屬會都為貧寒鄉親子弟,提供貸款及獎學金。”
福建人熱心教育,與早年困苦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早期大部份福建人雖然多以割膠謀,卻胼手胝足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充份體現“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精神。
教兒從嚴
他透露,有一位活躍于鄉會的老前輩,每年都會以公會名義領養4位大學生,然后私下提供每人每年多達1萬令吉的升學費。
這種輔助同鄉熱心教育的做法,維持多年不變。
不過,福建人平時與孩子相處時,通常盡顯強硬作風,儘管骨子里多么疼愛孩子,卻不輕易表露出來。
鄭福成坦言,老一派福建人仍延續對孩子嚴厲的作風,只是新一派已逐漸改善,自己則介于“半舊半新”之間。
除了政聯公司,福建人應該是擁有最多棕油種植園的族群。 |
基于各種因素,特別多福建人到海外謀生,早在十五世紀的馬六甲王朝時代,福建人便已開始在馬六甲定居。
經過數百年來的生齒日繁,福建人在我國總人口佔有重要比例。
沿海擴足跡
鄭福成說,我國華人人口大約達600萬,福建人則佔一半,料逾300萬人,是我國最大的籍貫族群。
他指出,早期福建人從中國遷移至我國時,大多數逗留在馬六甲,並以割膠為生。
“隨后,福建人居住地點,擴散至沿海一帶,從事行業也隨著改變,多以種植棕油謀生。”
他透露,除了政聯企業(GLC),福建人應該是擁有最多棕油種植園的族群。
如今,就像其他籍貫族群一樣,福建人已在各行各業佔有顯著的一席之地。(Source: China Pr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