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Google
 

KL Weather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以米代蟲研發成功 室內培植冬蟲夏草

(麻坡訊)麻坡一名來自中藥世家的年輕人與數名夥伴經過年的研發後,成功在無菌室內以生物科技發酵方式,開創冬蟲夏草人工培植技術。

蔡偉國(30歲)是於3年前開始,與夥伴投入人工培植冬蟲夏草的研發,如今終於研發有成,正式投入生產,並創設田木科學草藥公司。

身為公司董事經理的蔡偉國說,有機冬蟲草主要是利用米取代了蟲,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蟲草菌類,成本低,又環保。

“首先,必須把適量的米和配料加入營養基源,再置入高溫高壓滅菌爐,以將所有細菌殺滅。之後,晉入菌種配置階段,把蟲草菌注射入營養基源,再放入種植區供繁殖,長達35至40天左右即可收成,製成各種冬蟲草保健品。”

他表示,他們把夏天及冬天帶入室內種植區,營造出黑暗與明亮的境界。基本上,主要是控制4個重要的生長條件,即空氣、光度、濕度和溫度。

他強調,通過室內新科技有機培植,與採集野生冬蟲草相比較,確實更簡易與省時。一般上,採集野生冬蟲草的季節性強,且是勞動密集的工作,採挖過程全是以人手逐株處理。

只有短短20天
採挖須充份把握時限


採挖冬蟲夏草(俗稱冬蟲草)必須充份把握時限,採挖期一般是在初春時分,冰雪初融,雜草長得差不多的時候,過期即不挖。

“一旦雜草叢生,便不易找到露於地面的蟲草植株。採挖者一般只有短短20天的時間進行採收,且採收的月份亦因地點而異。”

蔡偉國指出,冬蟲草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主要生長在青藏高原,但產量較少,自然成長相當因難,必須有適合的真菌飄到幼蟲上吸取營養,才能長成一株冬蟲草,這也是冬蟲草十分難得的原因之一。

更嚴重的是,每到夏天,人們紛紛前往喜馬拉雅山脈採集野生蟲草,結果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中國政府已限制人民採集並控制冬蟲草出口量。

蔡偉國說,他是因為意識到野生冬蟲草長期供不應求,價格居高不下,才萌起室內培植冬蟲草的概念。

人工生產省地
5000方呎收成近噸


蔡偉國說,近於工廠化的冬蟲夏草生產方式大大節省了土地,且不受季節和環境條件的影響與限制,一間5000方呎的室內種植區,一次可繁殖近10萬罐蟲草子實體,收成近1噸。

他指出,野生冬蟲草以自然的方式生長,對菌種和營養基都無從篩選,而室內培植則可以獲得更加優質的冬蟲草菌種。

“野生冬蟲草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環境與營養條件都不能選取,室內培植則可以創造出最適於冬蟲草生長的營養基,選擇並調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度和空氣,營造優於野生環境的營養與環境條件,使冬蟲草的生長過程不受自然界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成份也不受任何損失。”

他指出,大馬理科大學、大馬化學部門及北京大學的專家化驗結果證實,人工培植冬蟲草含有野生冬蟲草成份。

■通過新科技有機培植冬蟲夏草,一次即可繁殖近10萬罐蟲草子實體。(放大)
■室內培植經過多次純化過程,培育出優質的冬蟲草菌種。(放大)
■有機培植冬蟲草利用米取代了蟲,無重金屬含量,適合各種族與宗教人士服食,包括素食者。(放大)
■蔡偉國說,室內培植冬蟲草不受季節和環境條件的影響與限制。
■新科技室內人工培植冬蟲夏草過程:
1.準備營養基源,加入適量的米和配料。(放大)
■2.高溫高壓滅菌。(放大)
■3.菌種注射。(放大)
■4.培殖於無塵無菌的夏冬培植室(放大)
■5.35至40天收成。(放大)



Source: 星洲日報‧2007.01.28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年銷收入達200億

位於中國無錫北部,被譽為“天下第一村”,論當地的基本建設和人均收入約100萬人民幣(約馬幣50萬令吉),這讚譽當之無愧,其優渥的生活水平堪稱是中國西部之首。

華西村到底是一個如何富起來的中國村莊?誰是這個集體經濟運作的幕後總舵手?這些問題是任何踏足華西村的訪客必問的標準問題,答案也足於撰寫成一本書。現在就讓《光明日報》帶你遊覽中國的模範農村──華西村。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的一個小村落。於今年10月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時分,我們一行兩千多人抵達華西村,放眼望去,四周都是一幢幢的 歐式洋房,讓人錯以為走入另一個空間,漫遊在丹麥某個中上階層的社區。這裡每一幢洋房外都有一個小泳池、車房間至少停放一部進口轎車,洋房與洋房之間沒有 圍籬笆,環境清幽,公共空間也乾淨整齊,可見這裡的治安不錯,公民意識也有一定的水準。

在華西村有400多幢各類洋樓,洋樓面積約500至600平方米,目前只住了350餘戶人家。我們被安排參觀其中一間洋樓,主人家吳永南是當地華西 企業內熱帶廠膠工膜囊的幹部,一家三口(兩夫婦和一個女兒)住在500平方米的雙層洋樓,客廳內擺著一套入口真皮沙發,廚房設備現代化,浴室內除了有按摩 浴缸,還擺了一道茶具,邊泡澡邊茗茶,人生一大享受也!

詢及此房價多少?吳永南回說,他不知道這些事,因為這是華西企業實行股份製所分配給幹部的福利。他的工資每個月是800人民幣(約400令吉)、每年分紅約20萬人民幣(約10萬令吉),但未必要拿現金,可化為股份。

後來,我打聽到類似一幢洋樓的市價約190萬人民幣(約95萬令吉),所以若非華西村實施集體經濟政策,相信不會有這麼多企業幹部有能力住得起這些洋房。

可是華西村的老百姓也必須“服從分配”,不能對“分配”執有強烈的反對意見,因為這是華西精神之一,即“艱苦奮鬥、團結歸口、服從分配、實業到位”。

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華西村是如何管理3.5萬餘人口的肚子、日常起居和人文教育?它如何讓老百姓“服從到位”?

吳仁寶:實事求是克服困難

華西村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吳仁寶,從50年前至今仍帶領著村民進行農村改革,迄今退而不休,仍然為華西村的未來發展而帷幄運籌。

吳仁寶是華西村的黨、村、企總辦主任,這位80歲的老先生被中國媒體形容為思想家和實踐家。當天他接待來賓時,即展現他的行動力和魄力。不待來賓坐 好,時間一到,他即開始以濃厚的地方口音吳音發言,介紹華西村的發展,由助手翻譯。老人家中氣十足,越講越快,翻譯都快跟不上了。演講完畢,他一起身健步 如飛進入後台,讓聽眾還未回過神來,台上就放下帷幕,讓來賓觀賞由吳仁寶當團長的歌舞藝術團演出。

每有人問起他如何帶領華西村民擺脫貧困,共同創造財富,吳仁寶簡短的回說:實事求是。“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1961年,吳仁寶是華西村的村支部書記,他的幹勁、膽量、眼光和智慧讓華西村在中國發展的勢頭上搶盡先機。上世紀60年代末偷偷辦起村小五金廠, 工人在他的指揮下晝伏夜出,幾年里積累了100多萬元人民幣(約50多萬令吉)資金;90年代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他連夜趕到無錫向市長借貸2000萬元人 民幣(約1000萬令吉),發展起一批鄉鎮企業;2000年中國加入WTO後,他提出“三車原則”,即“現有企業要開穩車,已投的項目要開快車,未上的項 目趕快剎車”,結果順利度過國家宏觀調控這一關,還使全村工業總產值飛速上升。

華西村已從當年的佔地面積0.96平方公里,至今已擴大至35平方公里的“大華西”,把週邊20個村都納入“大華西”的範圍,讓吳仁寶實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也提昇村民的基本生活條件。

在華西村內看到一面大型廣告牌,碩大的標語正是吳仁寶語錄: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

有一句話說,心胸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吳仁寶和華西村村民共同創造的財富與理想家園,已成為中國其他村莊學習和模仿的典範。

吳仁寶的三個不

吳仁寶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不只是因為他創造了經濟奇蹟,他本人的生活睿智更在坊間流傳。

有說,華西村民都住上了現代化洋樓,只有吳仁寶,還住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老樓房裏。他的家只有3樣東西,一是滿墻懸挂的吳仁寶各個時期的合影;一是陳舊得嘎嘎作響的地板;另一個就是一張老式雙人床。從70年代至今,吳仁寶夫婦就住在這個簡陋的房內。

華西的老百姓說,一開始,吳仁寶講,等全村老百姓都住上洋樓後,我就搬進洋樓。現在他卻說,我住老屋習慣了。

吳仁寶早年也給自己立下“三個規矩”: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資,不住全村最好的住房,不拿全村最高的獎金。幾十年來,他恪守這一規矩,完全做到了“三 不”。 此外,吳仁寶連各級組織按政策獎勵給他的5000多萬人民幣(約馬幣2500多萬令吉)都分文未取,全留給了集體。他說,“我要那麼多錢幹嘛?還是留給村 裏,留給大夥吧!”,又說,“ 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有難官先當,有福民先享。我不搬家,比講一百句話,開一百個會還有意義。”

雖然吳仁寶受教育只有3年,可是他的思維活絡,語言活潑,話鋒尖銳,引人深思,也讓聽者不禁發出會心一笑。他對村民說,“有條件不發展沒道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發展才是真道理”;他對幹部說,“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不聽群眾話。”

這些都是吳仁寶的至理名言,也顯現他實在的領袖作風,最重要的是,他能以身作則,實現諾言,所以獲得老百姓的尊重和信賴。

華西村的5個五

“天第一村”華西村今日的發展是中國其他農村望塵莫及的,於2006年,華西年銷收入超過400億人民幣(約馬幣200億令吉)。今年,可用資金達到30億人民幣(約馬幣15億令吉),向國家交稅8億人民幣(約馬幣4億令吉)。

華西村創造了上述經濟奇蹟,進而開創了“5個五”以製造理想家園,即:

1.美麗的華西村,建設了‘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廠容和村容;

2.幸福的華西人,擁有了‘五子’:票子、房子、車子、孩子和面子;

3.華西的發展,形成了‘五業”:農業、工業、商業、建築業和旅遊業;

4.華西的管理,創建了‘一分五統’:一分是村企分開,五統是,經濟統一管理、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幹部統一使用;

5.華西的朋友遍佈五湖四海。

Source: Guang Ming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建立黃金樂園 讓勞勿再現光芒

金醒時分(完結篇)

■勞勿黃金樂園的概念將參考澳洲疏芬山淘金古鎮,內裡除了有古老的設備外,也可讓遊客在河邊淘洗金沙,感受礦工的淘金生活。(放大)
■黃金樂園將建類似仿古店舖售賣紀念品。(放大)
■甘代耀:參觀澳洲疏芬山淘金古鎮後,我對開闢黃金樂園有更多的構思和點子。
在澳洲有一個遠近馳名的淘金古鎮,它是模仿1861年之後克隆鎮(Clunes)的淘金盛況,讓遊客體驗當年金礦場的熱鬧和礦工淘金的勞苦生活。

你能想像嗎?隨著勞勿武吉公滿礦場投入運作之後,也在當地“附加”開闢一個黃金樂園,成為吸引海內外遊客的一塊磁場,為勞勿塑造一個獨特的景點。

這就是拿督斯里甘代耀個人所勾勒的勞勿新黃金鎮面貌。


拿督斯里甘代耀在推動武吉公滿礦場工程之際,腦海內也不停的在思索著為勞勿金礦的珍貴歷史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讓更多人知道勞勿小鎮的輝煌黃金史。

他說,金礦為勞勿創造了輝煌歷史,如果沒有黃金,勞勿僅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鎮。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讓黃金為勞勿再次締造光輝,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這是他個人構想開闢黃金樂園的初衷。

他是參觀了世界各地的金礦區後,才拼砌了更完整的想法,尤其是澳洲疏芬山(Sovereign Hill)淘金古鎮,觸動了他對開闢黃金樂園有更多的構思和點子。

時光倒流黃金歲月

他說,在100年前,勞勿便掀起了淘金熱潮,使當地人口爆增,原來荒蕪的村莊也獲得史無前例的發展,因而也製造了許多的工作機會。

他表示,在當年黃金礦業發展蓬勃的50年內,有許多珍貴的歷史值得後人緬懷和學習。

他個人構思著要把勞勿黃金樂園“復古”重回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樂園內除了有博物館、礦物學院外,還有仿造當年的古建築物,有雜貨店、咖啡店、打鐵舖、 餐館、金飾珠寶店、紀念品專賣店、淘金遊樂區等,黃金樂園內的服務員都穿著古代的服裝,做古代的裝扮,同時有大象和馬作為交通工具,以真實反映當年的生活 情景。

“礦物學院是供教育用途,會定時邀請地質學家來學院講課,而學校老師也可視此學院為校外教學的地方,帶領學生來這裡上地理課程,學習地質學、金屬礦物學、認識黃金的煉冶過程等,而且也可以在淘金遊樂區玩淘洗黃金,樂趣無窮。”

另外,他也有意為勞勿美食打造品牌。他說,在黃金樂園內售賣以傳統方法製造的麵包和餅乾,讓遊客可以品嚐有古早味的美食。為這些食品塑造品牌,也可以讓遊客當作手信帶回家,讓更多外國人認識勞勿的美食。

傳承黃金歷史
現代化手法永續經營


目前金礦業的市場看俏,但金礦井也有枯竭的一天。甘代耀抓準了黃金樂園這個主題,要以現代化的手法讓勞勿的黃金故事能永續經營。

甘代耀表示,假設武吉公滿金礦場的黃金開採了二十年後沒有了,那麼這裡的黃金故事是否就結束呢?勞勿的發展是否又因為黃金的沒落而停頓呢?

“即使金礦枯竭了,但黃金樂園將把勞勿的黃金歷史繼續傳承下去,同時也能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推動經濟發展

他說,現在勞勿像是一隻沉睡中的“金龍”,他及家族有一個遠景希望開闢黃金樂園,能激活這隻“金龍”重現活力。

根據甘代耀個人構思的黃金樂園,可以製造兩百多個工作機會給當地人。甘代耀表示,這項計劃也能帶動當地其他經濟領域的發展,例如酒店業、飲食業、房地產等。

製造工作機會

“我相信黃金樂園也能夠刺激當地的旅遊業,在學校假期,學校可以辦旅遊團來這裡作學習之旅,而本地和外國的遊客也可以來體驗古代人淘金的生活,或視為旅遊景點來遊玩和消費。”

他個人還沒有為黃金樂園的建設設下時間表,他說,這要待武吉公滿礦場的運作穩定之後才能啟動。


Source: 光明日報•2007.12.12

明年投入生產 黃金滾滾來

金醒時分(三)

■半島黃金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令吉在武吉公滿金礦場設廠房,準備於明年杪投入生產黃金。(放大)
■RAGM公司優先聘請勞勿人在金礦場工作,除了能製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外,也希望達到技術轉移的目標,日後由本地人建設其他的金礦場。(放大)
■甘代耀堅信以目前最先進的採金技術採金能取得前所未有的高回報率。(放大)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要實現夢想須付出很多的努力和代價。拿督斯里甘代耀有一個“黃金夢”,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投入了巨資和承擔風險的勇氣。

他堅信勞勿武吉公滿仍蘊藏豐富的黃金,他也相信現代化的科技技術能採大量黃金,所以他以堅定的信念開始行動,與勞勿人攜手朝向“黃金夢”出發,帶給勞勿繁榮。


勞勿澳洲金礦公司(RAGM)的金礦場位於勞勿武吉公滿,驅車進入礦區映入眼簾的是500英畝的採礦地。礦區內正興建碳漿法(CIL)採金廠房,工程已進入第2期,一個混凝土大圓槽已矗立起來, 整個工程會興建8個體積不一的圓槽。

想像著8個圓槽全部蓋好後,每天有大量的黃金在槽內滾動冶煉,氣勢是多麼的宏偉,這也可以感受到勞勿的經濟發展隨著黃金的滾動而翻騰。

目前這項工程是由來自南非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場做督導,建築工人也在忙碌的趕工。叫記者驚訝的是,礦區內的礦工竟然沒有外勞,甘代耀表示,武吉公滿金礦場的建設工程和建築管理,優先聘請勞勿人,最終希望能達到技術轉移的目標,日後由本地人建設其他的金礦場。

聘用當地人

“承包建築工程的也是本地的公司,我希望礦區內的工程都是由本地人來做及承包材料。”

半島黃金有限公司(Peninsular Gold Limited)在大馬擁有兩家獨資子公司,分別是勞勿澳洲金礦有限公司(RAGM)和大馬SEREM 。半島黃金於2005年在倫敦上市AIM創業板,上市獲得2000萬美元(約7000萬令吉)資金,作為探勘礦物、開發新礦井和黃金加工的業務。

該公司投資6000萬令吉設置碳漿法(CIL) 採金廠房,預料於明年杪投入生產黃金,初期的目標是希望每年能提煉2萬5000盎司黃金,最終的目標是10萬盎司年產能。

“每盎司黃金的生產成本低於200美元,目前的金價每盎司約830美元,可見它的回收是很可觀的。”

在這10年內,黃金價格飆漲的幅度驚人,最低時是每盎司252美元,在12月份就衝向每盎司840美元,漲幅接近4倍,飆漲速度驚人。

由於黃金價格看俏,有一些投資家便發掘新的黃金井,準備投入開採黃金。半島黃金有限公司於10年前看好黃金市場,即投入巨資在勞勿武吉公滿原有的金礦區展開新一輪的採金活動。

根據該公司所作的評估,這座於1890年開始採金的礦區仍蘊藏大量的黃金,大約尚有500萬盎司黃金可開採。若以每年提煉2萬盎司黃金來計算,採金活動可進行超過20年。

採用先進技術
提昇黃金產量


勞勿澳洲金礦公司採用碳漿法(CIL)採金,可以大幅度增加黃金的產量。這項新技術預料能有效採集剩餘礦物儲存量,從傳統技術的15%採集量提昇至85%,而每年能採集約2萬5000盎司黃金。

南非、澳洲、加拿大等先進國於20年前便開始使用CIL技術採金,且獲得很高的回報。

甘代耀表示,由於勞勿的黃金量豐富,該公司也採用最先進的CIL採金技術,所以獲得外國投資者的信任而紛紛投資,並相信能獲得最高的採金效益。

另外,英國地質探測顧問彼得華威(Peter Wallwin ) 曾到世界各地去碪查礦場,他感到驚訝的是,大馬半島蘊藏大量的黃金,可是開採的規模卻比澳洲和非洲來得小。

他認為,隨著黃金價高漲及使用新技術採金,現在是最佳的時機到舊金礦地開發和採金。

甘代耀:勞勿黃金年代捲土重來

甘代耀的好友居住在勞勿,所以他知道很多關於勞勿當年盛產黃金的輝煌史。

他指出,雖然大馬人對黃金產業已淡忘,但是他相信,大馬的黃金年代即將捲土重來。

他是一位唸法律系的商人,做礦業投資也要“有憑有據”,所以做礦業投資前做了許多風險評估、礦場的勘查資料,也尋找了許多歷史資料。

他拿出一些歷史書來說明西馬蘊藏黃金的中央黃金帶的分佈圖,及展示該公司所做的評估資料。

他並不是空口說白話,他說,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西馬的中央黃金地帶是全馬黃金產量最豐實的地區,而且這些地區仍然蘊藏豐富的黃金量。

“只是傳統技術無法有效的大量開採黃金。現在所採用的CIL新技術,即使是採集剩餘礦物也會有可觀的收獲。”


Source: 光明日報•2007.12.11

勞勿人相信 腳下三尺有黃金

金醒時分(二)

■這塊金磚已珍藏十多年,色澤純淨誘人,主人公說,武吉公滿生產的黃金都是最好的999黃金。(圖左二)2公斤重的金磚不很重,但價值很高,值得約10多萬令吉。(放大)
這是17年前在武吉公滿礦區所採獲的黃金,目前由私人收藏作檔案。(放大)
■84歲的劉觀發在金礦區工作61年,重看以前所搭的高聳木架,他有感而發的說,現在以新技術採金比較安全。(放大)
■曾在武吉公滿採金的業者堅信,當地仍藏著豐富的黃金,目前也有一些投資家在當地展開大規模的採金活動。(放大)
金磚是長什麼樣子的?對現代人來說,金磚巧克力就吃過,但真正的金條或金磚連看都沒看過。

早期的勞勿盛產黃金,很多外地人以為勞勿人的家裡沒有金條,至少也藏有含金的礦石,可惜這是美麗的揣測。對這一代的勞勿子民來說,那段“黃金年代”離他們太遙遠了,別說金磚,他們連金沙也沒有見過。

不過,勞勿子民相信勞勿地底下仍蘊藏黃金,但到底有多少呢?沒有人知道答案。


到勞勿採訪金礦,能親手握著金磚,感受金塊的溫度,那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因為在當地擁有金條和金磚的人畢竟屬少數人。再說,即使有也不敢張揚,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目前武吉公滿金礦區尚未展開採金工程和生產黃金,所以想看金條的誕生過程,想一睹金條的全貌還言之過早。在一位熱情村民的帶領下,到了一位前金礦業者的住家。這位主人家張先生二話不說,便把3塊沉甸甸的金磚擺在我的眼前,黃金散發的光芒讓人怦然心跳,因為它的身價不凡。

手掂著一塊3條9的金磚,不很重,主人家說,有2公斤,市價約16萬令吉。這麼說來,我眼前的這3塊金磚便相等於一間雙層排屋的價錢了。

黃金的價格日益飆漲,這塊黃金價今日也已翻新,難怪有這麼多人對黃金或黃金飾品趨之若鶩, 只因為它有身價。

問張先生,他是否相信勞勿還有黃金。

張先生以篤定的語氣說,還有很多。

原來張先生在80年代時曾在武吉滿公一帶採金。當年,他與幾位朋友合伙採金礦,每人出資幾百千便設立一家金礦公司開始採金。

他笑說,當年他們都沒有採金的經驗,而且採金的技術落伍,他們像摸石頭過河,邊做邊累積經驗,結果採金的回收率只有30%。

“那時我們用金山溝洗金法來洗金,河床底下的金沙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真的有很多金。平均一個月有幾百襾黃金的收獲,大約有幾十萬令吉的收入。”

他說,在河床底下,除了金,也有其他的礦物質,例如銅和錳,由於不識貨,所以只取金,其他的礦物質都扔掉了。

“以目前的新技術來說,我相信在勞勿採金的回收率大概有90%,可想而知,勞勿真的是一個大金礦。”

張先生的黃金夢未滅,他仍興緻勃勃的想重操舊業,目前也與朋友洽談,希望有機會能尋找到新的金礦井來採金。

前金礦業者對勞勿金礦區信心滿滿,可是沒有見過黃金的年輕人卻持保守的看法。

已離開武吉公滿在吉隆坡工作的少強表示,他曾經聽過公公說起武吉公滿盛產黃金的歷史, 但是他不曾在家鄉看過黃金。

“我在武吉公滿長大,沒有一個家庭成員在金礦區工作過,也很少聽街坊提起採金的懷舊故事,更沒有看過地下有黃金或金沙。”

盼創造工作機會

不過,他記得勞勿市有一個建築條例,當地的樓房高度是不能超過4層樓,如果要蓋4層樓高的大廈必須獲得有關當局的批准。“聽說,勞勿遍地是黃金,早期有許多地方被挖掘來採金,為免一些房屋的地底層移動,所以地方政府訂下此條規。”

雖然他沒有見過黃金,但他也希望勞勿仍蘊藏大量黃金,通過黃金來刺激當地的發展,製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及帶動房地產業。

目前勞勿內正開發3個新金礦,預料每年將生產2億6000萬令吉的黃金,從這些大規模的採金活動來看,投資者都堅信勞勿蘊藏豐碩的黃金。

礦工客籍人居多

武吉公滿的村民大部分是客家人,這與當年的淘金潮也有直接的關係。當年規模最大的金礦公司勞勿澳洲金礦公司聘請的礦工以客籍人士居多,他們多來自東莞、惠陽、保安等地,並散居在武吉公滿的坑仔、鋼線路等地區。

強調安全措施

84歲的劉觀發也是客籍。他於18歲時在金礦區內做木工,工作是搭木架,至到61歲才退休。早年的礦區,在金礦井的入口處都有一座搭得很高的木架,木架上裝有兩個大車輪。

這座木架的功能就像升降機,載礦工上下隧道、運載礦石上地面,及把木材、機械、食物載下礦井。

他因為有在礦區工作的豐富經驗,在10多年前約70多歲之際,曾受聘為一家金礦公司做探石的工作,他說,現在這些新的採金公司都用先進的採金技術,也強調安全措施,比以前的採金區更安全。


Source: 光明日報•2007.12.10

百年前產金量豐富 勞勿──沉睡中的龍

金醒時分(一)

■今日的勞勿大街只有兩排百年老店,車輛和人群稀落,街景荒涼,令人難以想像它曾有過一段“黃金”歲月。(放大)
■勞勿盛產黃金且名揚海外。這張泛黃的圖片說明在800年前柬埔寨黃金商在勞勿採金,然後以大象運載黃金到吳哥窟裝飾寺廟。(圖為翻拍圖片)(放大)
■武吉公滿內的歷史性路標“馬寮”顯示,早期這一帶是養馬的地區,以前的金礦公司利用馬匹運載木材和含金的礦石。(放大)
■江亞祥:當年的武吉公滿因為開採黃金,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吸引了外地人到來工作和居住。(放大)
彭亨州勞勿最出名的是什麼?勞勿榴槤、新巴力花生或豆腐卜?這些答案都對,但對地道的勞勿人來說,答案是黃金。

在100年前,黃澄澄的頂級純黃金曾讓勞勿這個小鎮名揚海外。黃金的誘惑吸引了許多外國投資家直舉進入勞勿武吉公滿大量開採黃金,讓馬來半島成為世界產金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雖然現代人不知道勞勿曾有過這段輝煌的歷史,但,近年來有一些企業家相信勞勿仍是腳下三尺有黃金,而展開新一輪現代化的採金活動。

勞勿會否再次披上“金縷衣” 再現繁盛光芒?一連4篇《勞勿金醒時分》的系列文章,探尋勞勿鎮的新黃金面貌。


從吉隆坡驅車一個半小時抵達勞勿,漫步在那唯一的一道大街上,穿越百年老店的長廊,擦身而過的只有稀稀落落的車輛和路人,其靜謐的小鎮風貌,無法再現其在七八十年前車水馬龍的繁華盛況。

已在城裡工作的當地年輕人形容今日的武吉公滿“荒涼”;但卻有人說,武吉公滿仍遍地黃金。他們形容它是“沉睡中的一條龍”。

一位年輕人受訪時說,他從小就聽說武吉公滿遍地黃金,而且看過一些歷史書籍記載,在19世紀初,南非金庫裡最純正的黃金,大部分是來自武吉公滿。

黃金當貢品獻暹羅王

他也笑說,只有外地人才稱這個地方為武吉公滿,當地人都說“暹埠”,可能是早期有很多暹羅人來到武吉公滿採金,然後把黃金載回暹羅,又或者當時的統治者把黃金當作貢品獻給暹羅王。

提起勞勿的黃金歷史,他說,早在800年前柬埔寨黃金商在勞勿採金,然後以大象運載黃金到吳哥窟裝飾寺廟。

雖然他沒有經歷過也無法想像武吉公滿最輝煌的“黃金年代”,但有一兩個黃金時期留下的歷史遺跡讓他們感受到勞勿曾有過的繁忙。

他指出,武吉公滿內有兩個歷史味道的路標――“火車路背”和“馬寮”。在早期,這兩種交通工具不是用來載人的,而是用來運載材料和含有黃金的礦石。

因為黃金,武吉公滿這個彈丸小鎮,或當地人說的“倔頭路”(死胡同)的發展蓬勃,甚至也帶動了週邊地區,包括勞勿的發展。

建3英里馬路運金條

全馬第一座最具規模的水力發電廠就建在勞勿內。這座水力發電廠建於1900年7月4日,位於森邦(Sempam)河畔,它是通過8英里半的森林地帶用以輸 送電流至武吉公滿金礦場。它不但提供電流以啟動礦場裡的機器,照亮金礦區裡的住戶和採金的地底隧道,更輸送電流至勞勿各地。

當時規模最大的勞勿澳洲金礦公司也興建一條穿越沼澤和森林地帶、長約3英里的馬路,方便運送金條。這便是當地的首條公路,也就是現今的武吉公滿路。至1909年,勞勿公路是全彭亨州最好,也是最多的。

今年84歲的劉觀發當年就在武吉公滿金礦區當木工。他說,在三四十年代時,當地就有小型飛機場,澳洲人以飛機把金澄澄的金條運回去澳洲。

可見,黃金是上天賜給武吉公滿最珍貴的寶藏,它讓一個沼澤之地以麻雀變鳳凰之姿,蛻變成一個發展快速和富裕的小鎮,改變了一個村莊的落後容貌。

昔日勞勿
因黃金人口劇增


黃金,不只提昇了當地的基本設施,也讓許多人富起來,生活日漸寬裕,村民閒暇時的最大娛樂就是賭博。由於獲得當地最大的金礦公司――勞勿澳洲金礦公司的護航,所以村民公然賭博,警察也只能干瞪眼。

1903年,武吉公滿新井已進行開採,由於其黃金產量極豐富,加上附近地區也陸續建立其他礦井,這吸引了無數的礦工在這一帶建立家園,武吉公滿新村也因此形成。

在1937年時,武吉公滿已經有完整的基本建設,如道路及溝渠,排水系統,林立售賣各種工具和日用品,村內也設有屠房及巴剎。當時的人口有約2570人,承包商(五金及木料),日用品供應商、小販及與採礦有關的各行業人士都聚居在此。

今日勞勿發展停滯

武吉公滿村民江亞祥(78歲)回憶說,他原來是霹靂和豐人由於當年勞勿的發展蓬勃,工作機會多,所以在20多歲時跨州到勞勿尋找生計,之後便定居在武吉公滿至今。

他說,在50年代,勞勿大街車水馬龍,非常熱鬧,“鬼佬”很多,另外米店、雜貨店林立,咖啡店也有十多間。

遺憾的是,隨著採金業的沒落,這個當年的黃金重鎮卻像個歷盡滄桑的老婦,華光盡失。

江亞洋述說當年情景時仍懷念夜夜笙歌的日子,“以前在晚間有很多人出來吃宵夜,現在到了八九點, 大街就少有人跡,很少有人出來街上吃宵夜。”

在吉隆坡工作的少強說,勞勿像個沈寂的死城,這裡的東西都很陳舊,沒有新發展,沒有快餐店,也看不到寰宇電視頻道。“我媽媽也建議說,這裡的屋子沒有價,打算賣掉祖屋,把錢留給我們姐弟在吉隆坡買房子。”

他指出,勞勿的年輕人自中學畢業後都迫不及待的要飛往城裡去工作,之前也有很多年輕人到英國和日本“跳飛機”、“洗大餅”,因為這個小地方沒有任何發展機會,工作機會少、薪金低,沒有什麼前途可言。

“現在長住在勞勿的都是老人與小孩,只有在九皇爺誕、觀音誕和新年的時候,勞勿才會出現短暫的熱鬧情景,大節日過去之後,它又恢復沉靜。我們已習慣了城市生活,對這慢步調的小鎮是當作度假和探親的老地方。”


Source: 光明日報•2007.12.09

Saturday, November 24, 2007

博大研發替代汽油柴油 西瓜種子可作生物燃料

(沙登23日訊)博特拉大學研究員成功從非洲西瓜品種“甜瓜灑”(Egusi melon)種子,找獲可作為汽油和柴油替代品的生物燃料。

發現甜瓜灑種子成分,可作為生物燃料的博大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諾瑪麗雅阿當副教授說,這是全球首個從甜瓜灑發現可作為生物燃料研究。

她說,從甜瓜灑開發出的生物燃料,比汽油成本少20%,而柴油則為10%。

“甜瓜灑非常適合在我國栽種,生產期僅需3個月,這使它比棕油更適合生產生物燃料;而且,生產過程簡易,使其更為經濟。”

諾瑪麗雅博士指出,在非洲西瓜種子還未被生產為汽油或柴油時,其需加入數種催化劑,使其成分更穩定。

尋求石油公司合作

她披露,其在網絡閱讀到非洲人民,從甜瓜灑壓榨出油煮食后,認為可作為石油替代品,為此向博大申請研究金進行研究。

她說,其研發的甜瓜灑,可在車主不必更改汽車化油器下,就可使用,而甜瓜灑汽油則需改裝化油器。

諾瑪麗雅說,已提呈研究給本地石油公司,尋求合作繼續研究這項計劃,但該公司尚未答覆。

她也說,研究成果尚屬初期階段,要真正商業化尚需經多項實驗,預計最快需一至兩年。

Source: China Press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Institut Latihan Perindustrian Jitra,Kedah Part 2

High technology machine that can build any 3D model in plastic material (layer).

Inside view of the machine.

The final product that build by the machine.

The gear of this model can turn in motion.

Institut Latihan Perindustrian Jitra,Kedah Part 1


Photo taken for high technology machine, behind me is the big mold machine.

The plastic mold that make by high technology machine.

Student practical at big mold machine in air-condition environment.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02.

Talk: Cyanide Gold Mining at Bukit Koman, Raub Pahang 03

Bukit Koman, Raub residents fear for safety - Cyanide